什么是爱情?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
先辈们也曾在金子般的年华
遇到自己的一生挚爱
面对烽火硝烟、生死考验
革命眷侣们如何诠释爱情?
今天飞鸽党建将推出一期特别节目
让我们重温革命年代至纯至真的爱情
感受最高尚的爱与守护
危难来临时,他们彼此守护,许下承诺,战火硝烟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逆行而上。黑白照片见证了他们无悔的爱情,也诉说了为国、为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仰。
激流中的“英雄夫妻”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从青年团员中吸收缪伯英、何孟雄等5人入党,缪伯英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名女党员。
1921年,何孟雄和缪伯英在北京中老胡同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李大钊作为证婚人,在致词中称赞他们是党内一对为了共同的理想信仰而奋斗的英雄夫妻。
红色恋人 夫妻英烈
1919年12月,同为26岁的蔡和森和向警予赴欧洲勤工俭学,1920年在法国蒙达尼结为伉俪。1922年7月,蔡和森与向警予一同当选为中央委员,也是当时的中央委员会中唯一的一 对夫妇。
1931年6月,蔡和森在香港被捕,同年8月4日在广州就义。而在此前的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汉被害。毛泽东后来在延安与斯诺追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称赞说:“向警予是唯一一位女创造人。”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缪敏,原名缪细,在南昌的革命宣传中与方志敏相识。1927年6月,二人在江西南昌中共秘密机关举行婚礼,清贫的方志敏没有什么礼物能够送给新婚的妻子,他将名字中的"敏”字送给缪细,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意。
方志敏英勇就义后,二人生死与共却未留下一张合影,后来缪敏找人合成了一张两人的照片作为珍藏,将丈夫牺牲的悲痛化作对革命工作的投入。
刑场上的夫妻
1928年初春,周文雍与陈铁军被押赴广州红花岗刑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决定将埋藏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将敌人的刑场当作结婚的礼堂,送行的群众便是婚礼宾客。陈铁军高声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
牺牲时,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这张唯一的合照成为了他们特殊的“结婚照”。
就义诗
夏明翰出身富裕之家,一家有5人为革命牺牲。1926年, 经毛泽东做媒,夏明翰与绣工郑家钧在长沙一间简陋民房成婚。
1927年,夏明翰赴武汉协助毛泽东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秋收起义后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配合毛泽东开展井冈山革命斗争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被捕,两天后被杀,未满28岁。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后, 郑家钧辗转来到上海,继续为党工作。解放后,回到家乡长沙做街道工作,1975年病逝。
带镣行
刘伯坚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北伐时与著名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为夫妻。1931年,刘伯坚成功策划和领导宁都起义。
1935年3月11日,在被敌人移狱示众途中,刘伯坚昂首吟出《带镣行》,就义前几个小时,刘伯坚还给妻子留下书信,安慰爱人不要伤心,要为中国革命努力:养育3个幼儿,续我光荣之事业。令他不曾想到的是,妻子王叔振已于他牺牲之前被害。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
唯你
我希望有来生”
无数革命伴侣
为祖国 为人民
战沙场 赴刑场
抛头颅 洒热血
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却用行动写下了最美的革命爱情注脚
我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
用行动开启新时代的新篇章